中国历史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国际汇率)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此页面乃关于中国在历史上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列表,数值依据国际汇率因素。

本页內所述之王朝并不全然以一国为准。例如汉朝元朝清朝等王朝的疆域包括目前中国疆域之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这些朝代于列表中乃根据曾记载的数值换算來相应。美元数目是以当前美元价值为基础,并纳入购买力平价之后考量的预估;相关预估来自于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和其他一切对历史上的经济数值之评估一样,相关之货物與价值上的计算可能有些或者不全然准确,仅供参阅人评估参考。

表中的“——”表示参考文献中缺乏相关数据。

历年中国GDP

编辑
公元纪年中国纪年购买力平价
百万美元[1]
占世界GDP比例
百分比 (%)
1年汉平帝元始元年26 820 [2]26.2
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
辽穆宗应历十年
24 750 [註 1]——
1000年宋真宗咸平三年
辽圣宗统和十八年
26 550 [註 2]22.7
1300年元成宗大德四年60 000 [3]——
1380年明太祖洪武十三年40 800 [註 3]——
1390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41 400——
1400年明惠帝建文二年43 200 [4]——
1410年明成祖永乐八年42 600——
1420年明成祖永乐十八年43 800——
1430年明宣宗宣德五年46 200——
1440年明英宗正统五年49 200——
1450年明景帝景泰元年52 800——
1460年明英宗天顺四年55 800——
1470年明宪宗成化六年62 400——
1480年明宪宗成化十六年69 600——
1490年明孝宗弘治三年58 800——
1500年明孝宗弘治十三年61 80025.0
1510年明武宗正德五年70 200——
1520年明武宗正德十五年79 800——
1530年明世宗嘉靖九年83 400——
1540年明世宗嘉靖十九年86 400——
1550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87 600——
1560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90 600——
1570年明穆宗隆庆四年93 000——
1580年明神宗万历八年97 200——
1590年明神宗万历十八年97 200——
1600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96 00029.2
1610年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91 800——
1620年明神宗万历四十八年
清太祖天命五年
87 000——
1630年明思宗崇祯三年
清太宗天聪四年
82 800——
1640年明思宗崇祯十三年
清太宗崇德五年
78 000——
1650年清世祖顺治七年
明昭宗永历四年
73 800——
1660年清世祖顺治十七年
明昭宗永历十四年
81 000——
1670年清圣祖康熙九年88 800——
1680年清圣祖康熙十九年75 600——
1690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86 400——
1700年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82 80022.3
1710年清圣祖康熙四十九年93 960——
1720年清圣祖康熙五十九年106 680——
1730年清世宗雍正八年121 080——
1740年清高宗乾隆五年137 430——
1750年清高宗乾隆十五年156 000——
1760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164 760——
1770年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174 000——
1780年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183 750——
1790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94 070——
1800年清仁宗嘉庆五年204 960——
1810年清仁宗嘉庆十五年216 450——
1820年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228 60032.9
1830年清宣宗道光十年245 400——
1840年清宣宗道光二十年247 200——
1850年清宣宗道光三十年247 200 [5]——
1870年清穆宗同治九年189 74017.2
1890年清德宗光绪十六年205 379——
1900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218 154——
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241 344 [6]8.9
1929年中华民国十八年273 991 [7]——
1930年中华民国十九年277 467——
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280 292——
1932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289 200——
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289 200——
1934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263 996——
1935年中华民国二十四年285 300——
1936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303 324——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295 937——
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288 549——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39 903 [8]4.5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67 228 [9]——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05 742——
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21 919——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32 326——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50 115——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84 842——
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06 222——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52 654——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64 006——
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48 7274.7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68 021——
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68 032——
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03 732——
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52 558——
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05 0993.6
196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53 676——
196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36 987——
196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25 204——
196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74 669——
19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40 9493.1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71 780——
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91 449——
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40 048——
197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52 734——
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800 8762.8
197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93 092——
197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844 157——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935 884——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007 734——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046 7811.7
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096 587——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192 494——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294 304——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447 661——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599 2012.4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703 671——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849 563——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 000 236——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 044 100——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 109 4001.6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 232 306——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 444 569——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 683 336——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 950 104——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 196 3432.4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 433 255——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 657 242——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 873 352——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 082 513——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 329 9133.6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 569 7904.0 [10]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 702 020——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 157 823——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 697 900——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 364 2594.8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 240 819——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 333 750——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8 216 019——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9 068 187——
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100,6209.2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572,553——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8,560,547——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9,181,377——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0,360,570——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0,982,82914.7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1,218,281——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2,014,610——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3,894,81716.1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4,342,90316.3

历年中国人口

编辑
公元纪年中国纪年人口
千人
占世界人口比例
百分比(%)
1年汉平帝元始元年59 600 [11]25.8
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
辽穆宗应历十年
55 000 [註 4]——
1000年宋真宗咸平三年
辽圣宗统和十八年
59 000 [註 5]22.0
1300年元成宗大德四年100 000 [12]——
1380年明太祖洪武十三年
元天元帝天元二年
68 000 [13]——
1390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69 000 [13]——
1400年明惠帝建文二年72 000 [14]——
1410年明成祖永乐八年71 000 [13]——
1420年明成祖永乐十八年73 000——
1430年明宣宗宣德五年77 000——
1440年明英宗正统五年82 000——
1450年明景帝景泰元年88 000——
1460年明英宗天顺四年93 000——
1470年明宪宗成化六年104 000——
1480年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16 000——
1490年明孝宗弘治三年98 000——
1500年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03 00023.5
1510年明武宗正德五年117 000 [15]——
1520年明武宗正德十五年133 000——
1530年明世宗嘉靖九年139 000——
1540年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44 000——
1550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46 000——
1560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1 000——
1570年明穆宗隆庆四年155 000——
1580年明神宗万历八年162 000——
1590年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62 000——
1600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 00028.8
1610年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53 000 [15]——
1620年明神宗万历四十八年
清太祖天命五年
145 000——
1630年明思宗崇祯三年
清太宗天聪四年
138 000——
1640年明思宗崇祯十三年
清太宗崇德五年
130 000——
1650年清世祖顺治七年
明昭宗永历四年
123 000——
1660年清世祖顺治十七年
明昭宗永历十四年
135 000——
1670年清圣祖康熙九年148 000——
1680年清圣祖康熙十九年126 000——
1690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144 000——
1700年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138 00022.9
1710年清圣祖康熙四十九年156 600——
1720年清圣祖康熙五十九年177 800——
1730年清世宗雍正八年201 800——
1740年清高宗乾隆五年229 050——
1750年清高宗乾隆十五年260 000——
1760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274 600——
1770年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290 000——
1780年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306 250——
1790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323 450——
1800年清仁宗嘉庆五年341 600——
1810年清仁宗嘉庆十五年360 750——
1820年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381 00036.6
1830年清宣宗道光十年409 000——
1840年清宣宗道光二十年412 000——
1850年清宣宗道光三十年412 000 [16]——
1860年清文宗咸丰十年377 000——
1870年清穆宗同治九年358 00028.2
1871年清穆宗同治十年358 988 [17]——
1872年清穆宗同治十一年359 978——
1873年清穆宗同治十二年360 971——
1874年清穆宗同治十三年361 967——
1875年清德宗光绪元年362 966——
1876年清德宗光绪二年363 967——
1877年清德宗光绪三年364 971——
1878年清德宗光绪四年365 978——
1879年清德宗光绪五年366 988——
1880年清德宗光绪六年368 000——
1881年清德宗光绪七年369 183——
1882年清德宗光绪八年370 369——
1883年清德宗光绪九年371 560——
1884年清德宗光绪十年372 754——
1885年清德宗光绪十一年373 952——
1886年清德宗光绪十二年375 154——
1887年清德宗光绪十三年376 359——
1888年清德宗光绪十四年377 569——
1889年清德宗光绪十五年378 783——
1890年清德宗光绪十六年380 000——
1891年清德宗光绪十七年381 979——
1892年清德宗光绪十八年383 969——
1893年清德宗光绪十九年385 969——
1894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年387 979——
1895年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390 000——
1896年清德宗光绪二十二年391 980——
1897年清德宗光绪二十三年393 970——
1898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四年395 970——
1899年清德宗光绪二十五年397 980——
1900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400 000——
1901年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402 243——
1902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八年404 498——
1903年清德宗光绪二十九年406 766——
1904年清德宗光绪三十年409 047——
1905年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411 340——
1906年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413 646——
1907年清德宗光绪三十三年415 965——
1908年清德宗光绪三十四年418 297——
1909年清末帝宣统元年420 642——
1910年清末帝宣统二年423 000——
1911年清末帝宣统三年427 662——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432 375——
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437 140 [18]24.4
1914年中华民国三年441 958 [19]——
1915年中华民国四年446 829——
1916年中华民国五年451 753——
1917年中华民国六年456 732——
1918年中华民国七年461 766——
1919年中华民国八年466 855——
1920年中华民国九年472 000——
1921年中华民国十年473 673——
1922年中华民国十一年475 352——
1923年中华民国十二年477 037——
1924年中华民国十三年478 728——
1925年中华民国十四年480 425——
1926年中华民国十五年482 128——
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483 837——
1928年中华民国十七年485 552——
1929年中华民国十八年487 273——
1930年中华民国十九年489 000——
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492 640——
1932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496 307——
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500 000——
1934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502 639——
1935年中华民国二十四年505 292——
1936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507 959——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510 640——
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513 336——
1939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516 046——
1940年中华民国二十九年518 770——
1941年中华民国三十年521 508——
1942年中华民国三十一年524 261——
1943年中华民国三十二年527 028——
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529 810——
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532 607——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535 418——
1947年中华民国三十六年538 244——
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541 085——
1949年中华民国三十八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543 941——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46 815 [20]21.7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57 480 [21]——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68 910——
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81 390——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95 310——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08 655——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21 465——
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37 408——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53 235——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66 005——
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67 070——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60 330——
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65 770——
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82 335——
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98 355——
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15 185——
196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35 400——
196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54 550——
196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74 510——
196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96 025——
19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818 315——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841 105——
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862 030——
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881 94022.5
197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900 350——
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916 395——
197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930 685——
197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943 455——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956 165——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969 005——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981 235——
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993 861——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000 281——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023 288——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036 825——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051 040——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066 790——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084 035——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101 630——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118 650——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135 185——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150 780——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164 970——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178 440——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191 835——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204 855——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217 550——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230 075——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242 70021.0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252 704——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264 093——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275 39220.7[22]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284,303——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286,975——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300,328——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303 182——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310 824——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318 683——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326 856——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332,963——
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339,724——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347,350——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354,040——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358,598——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361,218——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368,468——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374,000——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381,100——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387,400——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394,200——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443,497——[23]

历年中国和欧洲人均GDP对比

编辑
公元纪年 中国纪年中国人均GDP
购买力平价

美元
欧洲人均GDP
购买力平价

美元
1年汉平帝元始元年450 [24]450 [25]
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
辽穆宗应历十年
450 [16]——
1000年宋真宗咸平三年
辽圣宗统和十八年
450400
1300年元成宗大德四年600 [3]593
1400年明惠帝建文二年600 [25]676
1500年明孝宗弘治十三年600771 [26]
1600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6000
1700年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6000
1820年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6000
1850年清宣宗道光三十年6000
1870年清穆宗同治九年5300[27]
1890年清德宗光绪十六年5400
1900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5450
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5520
1929年中华民国十八年562 [28]4 111 [29]
1930年中华民国十九年5670
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5690
1932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5830
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5783 779
1934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5253 909
1935年中华民国二十四年5654 045
1936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5974 162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5804 317
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5624 399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39 [30]4 579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794 816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374 963
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545 186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585 437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755 740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195 962
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376 181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936 282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976 530
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736 896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577 203
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537 483
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927 767
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488 167
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068 441
196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538 686
196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128 936
196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789 355
196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229 825
19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8310 195[31]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9910 465
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80210 860
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83911 416
197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83611 611
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87411 521
197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85211 983
197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89512 289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97912 621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04013 041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06713 197
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10313 185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19213 270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26513 491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39613 794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52214 113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59714 476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70614 857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81615 406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82715 856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85815 966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 94016 152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 09816 256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 27716 129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 47516 517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 65316 860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 82017 097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 97317 502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 11717 974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 25918 413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 42519 002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 58319 256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 803——

請參見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此数据包括北宋辽朝南唐后蜀南汉北汉吴越南平,湖南武平节度使,福建清源节度使,西北定难节度使等政权辖区。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灭后周,建立北宋,此时的北宋只统治北方中原地区,南方有七个割据政权,北方有统治幽云十六州,东北地区和漠北草原的辽朝,还有割据山西中部的北汉,割据西北地区的党项人定难节度使(西夏的前身)。
    北宋963年灭南平和湖南武平节度使,965年灭后蜀,971年灭南汉,975年灭南唐,978年灭吴越和福建清源节度使,979年灭北汉,完成小一统,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位于西北的定难节度使从五代初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割据政权,李继迁982年抗宋自立,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北宋北方的辽朝907年建国,938年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里得到幽云十六州
  2. ^ 此数据包括北宋辽朝,以及西北的党项人西夏国王李继迁统治区。
  3. ^ 根据安格斯·麦迪森的观点,1300年至1850年中国的人均GDP一直保持在600美元(购买力平价,1990年的美元),具体可见世界经济千年史,第30页。下面增加的1380年至1840年的所有年份的GDP数据,都是根据这些年份的人口数据和600美元相乘计算出来的,1380年-1840年的人口数据具体可见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第178页。
  4. ^ 此数据包括北宋辽朝南唐后蜀南汉北汉吴越南平,湖南武平节度使,福建清源节度使,西北定难节度使等政权辖区。
  5. ^ 此数据包括北宋辽朝,以及西北的党项人西夏国王李继迁统治区。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Statistics on World Population, GDP and Per Capita GDP, 1-2006 AD (Last update: October 2008, horizontal file, copyright Angus Maddison). [2011-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5). 
  2. ^ 世界经济千年史,第259页,[英]安格斯·麦迪森 著,伍晓鹰、许宪春、叶燕斐、施发启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
  3. ^ 3.0 3.1 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第168页。世界经济千年统计,第256页。
  4. ^ 世界经济千年统计,第256页,[英]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 ) 著,伍晓鹰、施发启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
  5. ^ 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第二版,第168页,[英]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 ) 著,伍晓鹰 马德斌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
  6. ^ 世界经济千年史,第259页
  7. ^ 世界经济千年统计,第170页
  8. ^ 世界经济千年史,第259页。
  9. ^ 世界经济千年统计,第172页
  10. ^ 世界经济千年统计,第269页。
  11. ^ 世界经济千年史,第238页.
  12. ^ 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第168页。世界经济千年统计,第256页。世界经济千年史,第27页.
  13. ^ 13.0 13.1 13.2 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第178页.
  14. ^ 世界经济千年史,第27页。世界经济千年统计,第256页。
  15. ^ 15.0 15.1 世界经济千年史,第27页。世界经济千年统计,第256页.
  16. ^ 16.0 16.1 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第168页。
  17. ^ 世界经济千年统计,第158页
  18. ^ 世界经济千年史,第238页
  19. ^ 世界经济千年统计,第160页
  20. ^ 世界经济千年史,第238页。
  21. ^ 世界经济千年统计,第162页。
  22. ^ 世界经济千年统计,第265页。
  23. ^ 国家统计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 国家统计局. [2021-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1). 
  24. ^ 世界经济千年史,第262页。
  25. ^ 25.0 25.1 世界经济千年统计,第256页
  26. ^ 世界经济千年统计,第61页
  27. ^ 世界经济千年统计,第62页
  28. ^ 世界经济千年统计,第180页
  29. ^ 世界经济千年统计,第63页
  30. ^ 世界经济千年统计,第182页。
  31. ^ 世界经济千年统计,第64页

来源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